400-123-4567

新闻资讯 分类
探秘《山河锦绣》拍摄地(三)——山南县人民政府火狐电竞

  火狐电竞央视热播的30集大型扶贫攻坚电视剧《山河锦绣》,目前已播出过半,而该剧的收视率却一直处于领跑状态,观众口碑更是好评如潮。该剧的火爆,离不开国文(王雷饰演)心中那一股坚持不懈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毅力。作为山南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,到后来又当上了山南县的县委,国文对“第二故乡”泥河乡贫困村怀有浓重的乡情和责任感,是他心系民生、开启脱贫致富之路的动力和源泉。那么剧中的山南县人民政府,国文曾经饱含热情工作的地方,究竟在什么地方拍摄的呢?

  剧中的山南县人民政府,取景于现在的河南省郏县龙山街道办事处,虽然名字不为大家所熟识,但它的历史地位却非同一般。

  龙山街道办事处位于郏县县城西大街,这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坐南朝北,砖木结构,建成于1958年,为当时的郏县县委办公楼。当时受苏联影响,所建房屋体现了浓厚的苏式风格,主楼为两层苏式筒子楼建筑,房顶是五脊六坡,墙体红砖,红机瓦覆顶,上下两层共22间。门楼下有两根红色石柱,地面铺设水磨石,进门楼原有三层阶梯,后路面抬高被覆盖成一层。内设楼梯,楼梯为左右两个,二楼铺设木质楼板。

  由于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重要的优势,该建筑在《山河锦绣》前期选景的时候被选中,作为剧中山南县政府办公楼,两村合并、修建泥河大坝、国文县长的大部分戏份都在此拍摄。

  龙山街道在东周时期建镇,始称“夹”,秦朝置县,清代设在城保,1929年属中区,1934年设一区,1947年设城厢镇,1948 年建城关镇,1951年改称七区,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,1982 年复名城关镇。2009年12月29日,撤销郏县城关镇,调整王集乡、白庙乡部分行政区划,设龙山、东城两个街道办事处。因北魏太和十七年(493年)郏县曾改称为龙山县,故名龙山街道,自古以来是郏县“县治”所在地,全县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

  龙山街道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,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间文化,相传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龙山大铜器,2008年6月,被国务院公布为“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”。2019年1月,龙山街道凭借着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——龙山大铜器,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
  龙山大铜器,是中国商周文化的遗产,更是中原民间艺术之珍品。相传在建安24年,曹操坐镇摩陂(m bēi),也就是今天的郏县青龙寨指挥襄樊之战。得胜后,命人组织民间锣鼓艺人演奏犒军,龙山大铜器的辉煌历史由此发端。到明清时,打铜器已经演变成驱邪消灾、祭天、祈雨、婚嫁贺喜以及庙会结社等期盼吉祥的表达形式。新中国成立后,打铜器成为欢度节日、庆贺丰收、表彰英模、开业庆典和增加友谊的礼仪形式。跨越千年而不衰的大铜器,在龙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,必将会被赋予更加蓬勃的生命力。

  丰饶的土地,滋养着厚重的郏县,孕育出独特的龙山特色美食。“红牛肉、饸饹面、烧鸡、三炖等闻名全国。饸饹面,始于汉唐,盛于明清, 是一道用料考究、独具特色,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。红牛肉,使用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,其制作工艺始于宋,盛于清。烧鸡和炖三宝也深受广大食客欢迎。龙山街道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▪郏县美食周,龙山美食必将成为郏县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,享誉河南、走向全国。

  在龙山街道文前街,有一组颇具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,在规模、建制、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,除了山东曲阜孔庙、南庙以外,超过了全国各地的县级文庙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、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,它就是位居全国四大文庙之一、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郏县文庙。

 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、孔庙和夫子堂,一进七院,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。始创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元年,北宋末年毁于战火。金泰和六年(公元1206年)重建,现存建筑22栋71间。文庙坐北朝南,整体布局由中、东、西三路建筑组成。主体建筑大成殿,殿面阔五间、进三间,歇山式琉璃瓦顶建筑,檐下置斗栱;额枋、斗栱均有雕刻;前檐四根檐柱,通体透雕盘龙,柱头雕虎首,柱础六面浮雕。大成殿可谓“无木不雕”。其木雕和彩绘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精品,具有浓郁的中原地区特征。郏县文庙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,保存完好,木、石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在全国县级文庙中最好。

  郏县山陕会馆位于龙山街道西关大街西段,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又名山陕庙,亦称关帝庙。郏县山陕会馆按照古代的建造习惯,坐北朝南,现存古建筑40余间,主要由照壁、戏楼、钟楼、鼓楼、东西廊房、正殿、后殿等古建筑组成,保存完好,其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。

  会馆雕饰精美绝伦,戏楼和钟、鼓楼上的雕塑最能吸引人的眼球,这些雕塑既有木雕,也有砖雕、石雕。戏楼的南面大门上有斗狮浮雕,造型生动。戏楼檐牙起翘,盘龙含珠昂首,金鳞龙须尽现。戏楼上的木雕为镂空透雕,雕刻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各种瓜果、花鸟、动植物、山水等,雕刻技法精湛,其景物玲珑剔透,栩栩如生。其木雕、砖雕、石刻技艺高超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。2013年3月,郏县山陕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郏县县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过道,柳巷为十八巷之一,位于县城东大门外。明成化年间,在修筑城墙时,取县城东大门之外泥土,因取土造成了柳巷地势低洼、坑沟连片。柳树耐湿、生长能力强,人们便大量种植柳树,因栽种较多,至清时便以柳巷命名。

  柳巷从唐朝起就商贾云集,物贸繁华。改革开放后,柳巷兴起了茶馆热,以家庭为单位,男主厨女打杂,做一些家常菜品,供应茶水,为人们提供休闲、谈事、交流的平台。鼎盛时期,柳巷的茶馆有100余家,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,成为郏县的餐饮品牌,也是当地宣传、推介郏县的一张名片。

  龙山街道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,拥有万里茶道上的璀璨明珠——山陕会馆;文脉深厚的郏县文庙;更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龙山大铜器。承载千年文化的龙山街道,文墨书香氤氲在古老县城的每个角落,龙山街道正以历史为“墨”,以文化为“魂”,以创新实干为“笔”,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巻中书写着村美民富的盛世华章!

官方微信 关闭